简体中文
    全国
    道场
    • 道教说的“道场”,远比现在常说常听的更高级

      道场(1)指设斋建醮为道场。《皇经集注》卷七《功德品二十八章》:“或安置道场,幡花供养,即得亡者鬼籍尽除。”注:“或安置道场,或安立布置道场,遵道法拔罪业,故曰道场。”凡诵经礼忏,建醮行道之场所,称为道场,或谓宣行道法之地。《皇经集注》卷三:“忽窥天尊胜会道场,清净第一。”注:“……会上元始赞玉帝之德,传至真之法,最上一乘,普度世间了悟,故曰道场。此胜会道场,绝无法染,虚洁妙有,是清净第一。”后世俗称坛醮为做道场。(2)称谓。指众真共会之所。《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众真降会,分灵降气而合

    • 道教正一宗坛

      道教正一宗坛主要包括龙虎山万法宗坛、茅山上清宗坛、阁皂山灵宝宗坛,其历史悠久,以下是具体介绍:- 龙虎山万法宗坛:东汉时期,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修道。晋永嘉年间,第四代天师张盛重返龙虎山,在祖天师炼丹处建立祠堂,并创建传箓坛,于三元之日传授法箓,此为正一宗坛之始。唐玄宗时,在龙虎山设置传箓坛,武宗会昌年间,赐帑修建宫观,传箓坛被赐额为“真仙观”。宋元时期,龙虎山天师道总领三山符箓,传箓坛改名“万法宗坛”。明清时期,天师府声名远扬,万法宗坛成为正一派授箓的唯一合法坛场。- 茅山上清宗坛:东晋时期,南岳魏

    • 超然内顾:道家的精神智慧

      “性有利钝,性钝者不可坚执,宜住丛林,低下存心,与达理明心底人结缘,缘熟自然引领入道。”这句话出自金元之际全真道士王志谨所辑的《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劝导性格迟钝或容易执拗的人以谦卑与群体修持来磨心立性。它不是消极的自弃,而是一种借助环境与贤人来促成自我转化的智慧。 现代社会的节奏愈加紧张,功名利禄、财富欲望、信息洪流无时无刻不在拉扯着我们的心神。很多人感到焦虑不安,难以安顿身心。其实,古人早已洞察此理,留下了许多修身养性的智慧。道家思想尤其强调“内求”,主张从自身心性出发,而不是沉迷于外界的虚

    • 顺为凡,逆为仙,探寻道家的修炼秘密!

      张三丰祖师《无根树》云:“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这“逆为仙”,是说通过逆修可以成仙。逆修是道教内丹修炼的一个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法则。什么叫逆修?《性命圭旨》这样解释:“顺:心生于性,意生于心,意转为情,情生为妄。……逆:检妄回情,情返为意,摄意安心,心归性也。”意谓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内心的需求和客体的刺激,会不断产生种种欲念和情感活动,如果顺其发展下去,这便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要是能够经常抑制、清除内在的种种欲念和情感,让内心回归到恬淡虚无、童稚无邪的纯真本性,这便是逆修的功夫。

    • 道家功法:辟谷功、通玄功、内五行功

      辟谷功1、含义辟谷功属静养内功,旨在杀三虫而绝私欲,三虫即亡,永无思虑。辟谷亦称“断谷”、“绝谷”或“休粮”,是道家修炼的方法。即不食五谷。《史记·留候世家》:“留候性多病,即导引不食谷。”《裴 集解》:“服辟谷药而静居行气。”故辟谷之法古已有之。道家认为,人体中有三虫,“一者上虫居脑宫,二者中虫居明堂,三者下虫居腹胃。”是欲望产生的根源,是毒害人体的邪魔。它们在人体靠谷气而生,如果人不食五谷,断其谷气,那么三虫则无法生存。“三虫即亡,水无思虑,”人就可以长生不死。三虫实指一欲虫、二食虫、三虑虫。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咨询客服
    - 道场咨詢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