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头菩萨是长兴县特有地方的神祗,与王二相公、显应王李禄一样,神生于长兴,长在长兴,故事只仅流传于长兴本土。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二.坛庙”记:云头庙在县西南隔塘,相传有许二郎耕稼于此,后忽为神。乡人立庙祀之。天旱祷辄应,俗呼“云头菩萨”。相传许二郎是唐朝长兴北乡安吴乡人,相关的故事明清时候全县广泛流传。 传说唐朝时候,在长兴县北安吴乡有户姓许的人家,总是积善行德,专做好事,可惜时运不佳,许家夫妇结婚第一年就添了个儿子,可不久便夭折了;且随后的二十多年里,夫妻俩膝下再没添上半个子女。许家没办法,唯一的举措就是常到观音庙里祈福,祈求送子观音保佑生子。 这年腊月初八,许家老夫妇都过五十岁了,许老夫人又到庙里烧香祈福,同时还求了一个签。谁料回家没几天,老夫人就怀孕了,而且整个怀孕期间,许家的房顶上,或彩云朵朵、或阴云密布,每时每刻,总有一团云雾笼罩。终于挨到次年九月,许家估算着老夫人的十月怀胎即将圆满,便日日期盼着新生孩子降生。一天大白天,天空突然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许家全家人正吓得六神无主,突然内室传来“哇哇”的婴儿哭声,原来许老夫人已临盆,添了一个男孩。不久黑云散去,天又亮了。且自此后,笼罩许家屋顶将近一年的云团竟奇迹般的彻底消散了。 新出生的男孩因在宗族之中排行第二,于是大家便唤他“许二郎”。许二郎生而神异,自小就和云雾结缘,他的情绪、脸上的表情就是天上云雾的晴雨表,甚至可以控制阴晴变化。若他笑起来,便生起彩云;不高兴时候,就是阴云;若哭的时候,天空立即乌云密布,并立时带来滂沱大雨。初时,大家并不在意,称作“娃娃脸,晴雨表”,后来许多事情带来了麻烦,众人方知。一天,一家办露天喜事,少年许二郎在一旁玩耍,主人家嫌他碍手碍脚,责骂起来。许二郎被骂哭了,落下眼泪,于是乌云顿生,下起雨来,搞得主人非常狼狈。渐渐的,附近的人掌握了其中玄机,夏天暴雨时,如果能逗得许二郎发笑,一般暴雨便会立即止住;又久旱缺雨时,只要能气得许二郎脸色铁青、泪流满面,天空就会立即会乌云密布,下起大雨。 许二郎渐渐长大,自己也娶妻生子了,传说共生了三个儿子。此时的许二郎已不再像孩童时代,脸上表情多变。周围的人也不能再随意控制他。一旦久旱缺雨,便只好求他降雨,这时许二郎就会独自一人躲进自己房中,甚至妻子、儿女也不许靠近,不知干些什么,可不久天空就会乌云密布,下起雨来。 许二郎能施法术,招来乌云大雨,成了地方要人,许家变得发达起来。但终于有一天,许二郎与妻子、儿子一起在田间劳动,临近中午,许二郎说:“我要走了”。只见他走向田头,恰好有团彩云落在田头,只见许二郎走入云团,云团白日上升,许二郎驾云飞去。至此,人们终于明白了,原来他是“云头菩萨”的化身。 相关许二郎的传说,长兴县宋明时代广泛流传。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二.坛庙”载有明朝学者顾应祥之孙顾嗣衍所撰的《云头仙师碑记》,介绍了明朝时民间祭祀“云头菩萨”的盛况:云头仙师庙则固尚吴乡之最英灵显著者也。父老相传,唐季间神姓许,白日上升,驾云而去,遂有“云头仙师”之号。里人敬而祀之,主社一方,创自宋之熙宁,其来尚矣,迨圣朝屡昭灵应。邑之田土自尚吴以西并环山麓,秋夏之交,十日不雨,皇皇如也;里人奉其像导土龙而出雩于郊。随其所至,云兴勃然,雨作而止。或他里不雨,迎以致祷,亦复如是。殿以“云头”,称或以此。每岁九月上旬,里人具粢盛劳醴,老弱士女毕集,竞鸣鉦鼓报赛,以答神庥。 今天,云头菩萨许二郎的故事已鲜有人知,祭祀的寺庙也是破残简陋,知者甚少。笔者所知两处:一在夹浦镇滨湖村,称“许金社”。一在泗安镇中泗安街,是座很不起眼的路旁神龛式小庙,称“云头菩萨庙”。 上一篇【太行民间故事】鸡的传说下一篇魏晋南北朝的那些人和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