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教女性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女神、女仙和女性修道者。嗣汉天师府在神像布局上凸显了道教崇尚女性、重视男女平等的道教理念。二门前的玄坛殿与法箓局呈东西对称、对等安排,东边的玄坛殿供奉的是男性仙真,而西边的法箓局供奉的则女性神仙。 女性神仙有两个来源,一类是降生的,一类是修成的。降生的神仙是由神而仙,修成的神仙是由人而仙。《列仙传》和《神仙传》里的女仙,基本上是人仙,而到了《墉城集仙录》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里,就并存着人仙和神仙两类神仙了。 《墉城集仙录》展现的女仙图谱是绚丽多彩的,她们成仙途径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由神而仙的女神。圣公元君是洞阴玄和之气凝化成的,金母元君是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成,云华夫人乃西华少阴之气凝化而成。也有玄古以来得道证仙的:上元夫人即是道君的弟子,玄古以来得道证仙,“三元夫人者,姓冯名双礼珠,乃上清高真也。亦主监盟初仙及证度得道,当为真人元君者也”。 二、谪降人间的女仙。杜兰香就是这样的一位女仙:“杜兰香者,不知何许人也。有渔父者,于湘江洞庭投纶自给,一旦,于洞庭之岸闻儿啼哭声,四顾无人,惟三岁女子在于岸侧,渔父怜而举之还家,养育十余岁,天姿奇伟,灵颜姝莹,迨天人也。忽有青童灵人自空玄而下,来集其家,携女而去,临升天,谓其父曰:“我仙女杜兰香也,有过谪于人间,玄期有限,今将去矣。于是凌空而去,自后时亦还家,其后于洞庭包山降张硕家。” 三、清虚好道而成仙。许多女性都是因为少而好道,志慕清虚,通过修炼而成仙的,她们的成仙历程正印证了道教神仙可学的基本思想。“王氏者,中书舍人谢良弼之妻也,东晋右军逸少之后,会稽人也……王氏感道力救护,乃诣天师,受箓精修,焚香寂念,独处静室,志希晨飞。因绝粒咽气,神和体轻。” 四、辟谷行气而成仙。“昌容者,商王之女也,修道于常山,食蓬蔂根二百余年,颜如二十许。能致紫草,卖与染家,得之者色加倍好,得钱以救贫病者。往来城市,世世见之,远近之人奉事者千余家,竟不知其所修之道。常行日中,不见其影,或云昌容能炼其形者也,忽乃冲天而去。” 又如何仙姑,广州增城县何泰之女也。唐天后时,住云母溪。年十四五,一夕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得轻身不死。因饵之,誓不嫁。常往来山顶,其行如飞。每朝去,暮则持山果归,遗其母。后遂辟谷,语言异常。天后遣使召赴阙,中路失之。广州会仙观记云:何仙姑居此食云母,唐中宗景龙中白日升仙。至玄宗天宝九载,都虚观会乡人斋,有五色云起于麻姑坛,众皆见之。有仙子缥缈而出,道士蔡天一识其为何仙姑也。代宗大历中,又现身于小石楼,广州刺史高晕具上其事于朝。 五、积善成德而成仙。“边洞玄者,范阳人女也。幼而高洁敏慧,仁慈好善。见微物之命,有危急者,必俯而救之,救未获之间,忘其饥渴。每霜雪凝冱,鸟雀饥栖,必求米谷粒食,以散喂之。岁月既深,鸟雀望而识之,或飞鸣前导,或翔舞后随。”行善积德也是成仙的一种途径,特别是众女仙往往拥有美好的品德,多以救危扶难的形象出现。 六、才能特异而成仙。“弄玉者,秦缪公之女也,好吹箫。时有箫史者善吹箫,公以弄玉妻之,筑台以居焉。弄玉吹箫十余年,能作凤鸣,凤来止其台上。夫妇居台上数年不下,一旦,随凤飞去,于是秦公于雍宫作凤女祠,时有箫声焉。”弄玉是因为擅长吹箫,作凤鸣,最终随凤飞去成仙的。 南岳魏夫人,夫人姓魏,名华存,字贤安,任城人,即晋武帝左仆射魏舒之女。天才卓异,性乐神仙。年二十四,父母强逼以事南阳刘乂。刘乂为修武令,夫人随之。遂因请闲斋于别室,谨修道法。入室百日,所期仙灵,精思希感。季冬夜半,感四真人降于靖室,而授道要。后众真再降,令夫人托疾尸解,飙轮命访王屋清虚洞天,奉天帝君命传玉札金文,位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主诸学道生死图籍,摄御三官关较罪考,又加南岳夫人,比秩仙公治大霍山洞台,后成帝咸和四年,飙轮下迎升天。夫人坛在南岳中峰之前,巨石之上,是一片大石,方可丈余。其形方稳,下圆上平,浮寄他石之上。尝试一人推之,以能转动,人多则屹然而动,相传以为灵异,往往神仙幽人游息其上。奇雰灵气,弥覆其顶。《丹台箓》云:魏夫人为紫虚元君,治南岳。《真诰》云:上真司命南岳真人。 道教女性的第三类是女性修道者。在早期道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女性在宗教修炼中享受到“师”的礼遇。作为女官的女性在宗教管理和社会管理工作中,都享有较高地位,受到人们的尊重。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先后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坤道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