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人贵生,这是道家学说中最重要的思想,亦是其最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之一。从《老子》所强调的“摄生”、“贵生”“自爱”和“长生久视”,《庄子》所说的“保生”“全生”“尊生”等,始终贯穿着“重人贵生”的思想传统。“生”,指生命。它来源于自然,并与自然构成有机整体,是“精气之所集也”。人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就是“贵生”。应观察天地变化之机,分辨万物生长之利,以促进生命的发展,使万物各尽其年。在此摆脱了唯人独尊的思想,承认了各种生物的生存权利,并把护养万物、维持生命的最佳状态作为圣人的重大责任。贵生是人类之至德。贵生的方法有许多,其主要的原则是凡对于生命有害的事情都应制止,凡对生命有利的事情就去做。 赏 析 何谓“心斋”?就是要保持心的虚静,摒绝任何思虑,“虚也者,心斋也。亦即“去知”,“黜聪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认知是无限的,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认知,就势必被弄得疲惫不堪;而疲惫不堪,自然就没有逍遥自在可言了。 所以要实现逍遥游,就必须“黜聪明”“去知”。即使每日“与物相仞相靡”,也不要去认识它,更不要去论定是非。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消弭一切名利之念,达到“无名”、“无己”。彻底改变“人为物役”的状况,把精神从名僵利索中解脱出来。 “坐忘”是实现“无己”和“逍遥游”的另一条途径。所谓“坐忘”,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堕肢体”“离形”。当然堕肢体并非真的要毁掉身体,或者是弄得缺胳膊少腿,而是要忘却自身的存在,一任脱离形骸的精神逍遥遨游。 像庄子所说,“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道遥乎无为之业”。忘掉自身,超越尘世,一切是非烦恼全然消失,潇洒。 赏 析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的。“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 赏 析 在道教,人们最崇敬的是道和德。道教之所以尊道,因为“道”是道教徒信仰的主体,道教的全部信仰和修行都是以“道”为核心的。道的最高体现就是“德”,道造化万物由德来蓄养,神明可敬也是因为有最高尚的德行。所以,道教尊道贵德。对道与德的阐释,《道教义枢》这样说:“道德一体,而具二义,一而不二,二而不一。”也就是说,道和德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因为道是由德来体现的,在理义中又有差异,是可分又不能分,但又不能合而称为道因为德不是造化之根,神明之本。但人们信道修道,必须以“德”为根基,来证道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