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道 >> 民俗艺术 >>民俗介绍 >> 我们的非遗——门神
詳細內容

我们的非遗——门神

20.png

中国百姓有贴门神的传统习惯,旨在祈求喜庆吉祥,驱邪护正。北海的渔民、农民逢年过节都喜欢张贴门神画,内容包含关公、张飞、秦琼、尉迟恭、岳飞、三英战吕布、喜庆丰收等,形式简洁,极富民间色彩,是当地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由于其绘画技艺对画师的艺术造诣要求颇高,且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与探索,北海现在仍能掌握门神绘画技艺的画师少之又少,亟须保护、继承和发扬。

一、门神画的由来

门神系道教因袭民俗所奉的司门之神,是画在门户上用于辟邪的形象,是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之一。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人们对鬼神的迷信。农历新年一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千百年来,贴门神已成为中国老百姓逢年过节的传统习惯,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广西北海一直有守门神的习俗。除夕夜富贵人家贴出的门神常常被人涂掉眼珠,所以他们还要安排专人守夜。现在珠海路老街居民已经不守门神,但几乎家家户户仍张贴门神,以此来祈求平安。门神绘画技艺是门神习俗的重要载体。最早的门神并不是画作,而是用桃木雕刻成的两个“桃人”。桃符是最早的门神画,一直流传到唐宋时期。后来经济文化发展和汉族传统文化进一步繁荣,加上雕版印刷的发明应用,原来的桃符或春联被雕印就产生了印刷的年画(门神画等),产量、形式、内容愈加丰富。民间门神版画始于唐,兴于宋,其源头还可以向上追溯。明清至民国期间的武将门神在全国各地各有不同。门神绘画技艺在北海有史已久,据说在明清时期就有了,和北方民居中的门神在人物上是有区别的。北方门神多是白底,且色调浓郁强烈,多用红、绿、黄、蓝、紫等色;南方门神多是红底,在鲜艳中追求柔丽调和,善于运用粉绿、粉蓝、粉红等色彩。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客服中心
電話
400-065-0201
- 咨询客服
- 道场咨詢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