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全国
    学之道 >> 艺术 >>民俗传承 >> 穿越千年的傩舞,原是这里最暖的民俗传承
    详细内容

    穿越千年的傩舞,原是这里最暖的民俗传承

    20.png

    初冬的婺源长径村,晨雾刚被暖阳揉散,百余位扛着相机的摄影家便从全国各地赶来,镜头早早对准了村口——他们要捕捉的,是藏在千年时光里的非遗傩舞(俗称“鬼舞”)。

    村民们比晨光起得更早,小广场上早已聚满了人,连石阶上都坐着等候的老人,谁都不愿错过这场百看不厌的表演。忽然,震天锣鼓破开晨静,满地鞭炮炸出的红屑像铺了层喜庆的绒毯,浓烟裹着木雕面具的影子跃出——舞者们来了。

    花甲老鼓手的鼓点砸得人心头发颤,《开天辟地》的舞者挥斧如劈山,顺拐的舞步落得铿锵,地面似都跟着咚咚作响;《魁星点斗》的面具沾着晨光,金纹闪闪,动作梗而不僵,古意顺着衣袂飘满广场。待最后一声鼓响收住,看着舞者们小心翼翼将面具捧进木匣,才忽然明白:这踩过千年岁月的舞步,哪里是表演,分明是长径村一代代捂热的民俗根脉。
    傩舞的历史渊源:
    婺源傩舞历史悠久,原始的傩舞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以前。据载,明嘉靖壬戌年进士、长径村人程义春,任陕西苑马寺郎时将傩舞带回家乡,随后便有了长径“驱傩神班”。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咨询客服
    - 道场咨詢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