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俗百科 >>传说故事 >> 民风民俗 - 潮汕“过桥”
詳細內容

民风民俗 - 潮汕“过桥”

20.png



Do you know?

什么是潮州打斋过桥?

“潮汕打斋过桥”是一种源自潮州地区的传统习俗,尤其在丧葬仪式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于亲人去世后的丧礼中进行。这一仪式的目的是帮助逝者平安“过桥”,前往另一个世界。在潮州的民间信仰中,人死后灵魂需经过一座“奈何桥”,而通过“打斋过桥”的仪式,能够超度亡灵、助其解脱,使其得以安息。


潮汕地区的“过桥仪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农历元宵节期间举行的“度厄”习俗,人们通过走过桥梁并进行祭拜,以祈求消灾避祸、身体健康、婚姻美满、子孙昌盛等美好愿望;

另一种则是在农历六月初六“鬼仔过桥节”期间进行的“亡灵过桥”仪式,家属会为近期逝去的亲人搭建“奈河桥”,并布施纸钱与瓜果,祈愿亡魂顺利渡过阴间的奈河桥、早日投胎转世。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农历六月初六鬼仔过桥节期间的“亡灵过桥”仪式



元宵节“度厄”习俗(活人过桥)


元宵节期间,潮汕地区普遍有“度桥”的习俗。清顺治《潮州府志》和乾隆《揭阳县志》中均有记载:“(上元)妇女度桥投块,谓之‘度厄’”。


在揭阳,元宵当日男女老幼争相渡桥:年轻人希望未来娶得贤妻或嫁得良婿、生下男丁;长者祈求健康长寿;孩童则盼望快高长大。普宁洪阳则有“十五夜行头桥”的习俗。“头桥”即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太平桥,桥栏两端饰有石狮。元宵夜晚,人们一同走过太平桥,过程中不可回头,否则视为不吉利。此外,还有“摸石狮”的传统:

读书的小孩摸狮鼻,寓意“摸狮鼻,写雅字”(学业进步);

未婚男子摸狮肚,寓意“摸狮肚,娶雅女”(娶得美妻);

怀孕的妇女摸狮耳,寓意“摸狮耳,生阿弟”(喜得男丁)。



此外,元宵当日还有一些有趣的风俗,如采摘榕树枝和竹叶插于门楣、灶台和禽舍,祈愿人畜平安;新婚夫妻在榕树下荡秋千,任人泼洒粪便,寓意越泼越能生男孩;农户从田间抱回灰砖或土块置于猪栏,称为“十五夜抱大猪”,象征饲养顺利、财源广进;少女偷偷坐于芥菜上,祈愿“嫁个好夫婿”;少男则推倒厕所墙,以求将来娶得美妻。部分地区还会举办赛大猪、赛大鸭等竞技活动,以及夜间游神等民俗庆典。


📌 活动仪式要点:

男女老幼在元宵夜走过特定的桥,例如普宁洪阳的太平桥。

走过桥时不能回头,被认为会“回头不吉利”。

在桥头或石狮上进行祭拜,如摸石狮子的鼻、肚、耳等以求得相应的愿望,如“摸狮鼻,写雅字”(学业进步)、“摸狮肚,娶雅女”(娶好妻子)、“摸狮耳,生阿弟”(生男孩)。




鬼仔过桥节 · 亡灵过桥仪式


“亡灵过桥”是潮汕地区流传的一种祭礼民俗,据说是从唐太宗游地府与刘全进瓜的民间传说演变而来。


《西游记》第十一回中写道:唐太宗还魂后,为兑现向十殿阎王进献南瓜的承诺,招募赴阴间送瓜之人。刘全因妻子自尽而悔恨不已,毅然揭榜赴阴间献瓜,最终阎王感其诚,令其夫妻还阳。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凡家中有成年人在该日前逝世超过一百天者(包括上年去世未行仪式者),需举行“过桥”仪式。若逝者未满百日或于下半年去世,则延至明年举行,每位逝者仅行一次。



“”过桥”必用的供品有:

有未觯蒸制七块两三寸宽、七八寸长的果品,称为“桥板鼯”,排列成一字形板桥状,象征进阎王殿之奈何桥,桥呈七洲之意。

桥头桥尾均有阴曹官吏把守,要备熟卤鸭一只敬桥头官,熟白鸡一只敬桥尾官。

这时正值潮汕西瓜熟透季节,此地民俗均以西瓜顶替南瓜

西瓜祭奠的数量以死者有若干儿女而定,不论男女,每人一个。独子或没有儿子的要送一对(两个)。祭拜时每个西瓜插上一支点燃的香,并套一串纸镪,作为阴曹挑西瓜人的夫钱;

此外还要加一盆有12种不同果类的鲜果,焚化大量纸镪等,以此敬餮阎王,为求死者早日得以轮回超生。

一些殷户人家举行“过桥”仪式时还请和尚、道士做个道场,俗称“打过桥敬”。


有关禁忌:

不用“过桥”的人家,一般这一天不买生果吃,特别禁食西瓜。初五晚上,家家紧闭门户,不敢上街、串门,怕被鬼抓去“挑西瓜”。有的人刚好在这一天逝世,家属都认为是“倒霉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 百度百科







Do you know?

港式潮汕盂兰节中的“过桥”仪式

在香港潮汕风格的盂兰胜会中,“过桥”并非核心环节,而通常与普渡亡魂相关,如道教的“过金桥”或“架桥”等仪式,用以引导亡魂走出鬼门关。


潮汕盂兰胜会的主要仪式包括请神、安炉、发关、召大士、召孤魂、走午朝、竞投福品、焰口施食及化大士等。潮州人的盂兰胜会以佛教仪式为主,侧重供养三宝、功德回向父母,并有丰富的祭品和派米活动。“过桥”并非普遍环节,也与请神仪式有所不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


根据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的资料库记载,香港盂兰胜会大致可分为四类,由不同社区、不同族群举办的仪式活动各具特色。



水上人传统
香港水上盂兰胜会仪式活动包括开坛、诵经、祭水幽、放生及祭幽等。


本地传统
香港本地盂兰胜会多采用道教仪式活动,包括请神、朝神、开位、开金榜、开幽榜、破地狱、放水幽、诵经供灵、关灯散花、摄召放桥、赞星转运、行朝、放生及祭幽等。


海陆丰/鹤佬传统
香港海陆丰/鹤佬盂兰胜会仪式活动包括请神、竖包山、大士王开光、走午朝、放生、竞投福品、化大士及拆包山等 。

潮州人传统
香港潮州盂兰胜会的仪式活动包括启坛、开孤门、请神、安炉、发关法事、启请法事、召大士、召孤魂、走午朝、竞投福品、金山十献、焰口及化大士等。






Do you know?

不同籍贯的“打斋”习俗

各处乡村各处例,不同的籍贯在葬礼仪式上有不同的家乡习俗。


广府法事仪式(打斋)

广东人即广府人氏的“渡亡”仪式俗称“打斋”概念都围绕“孝义”二字,而孝义亦并非止于父母与子女之间,还有祖先与后裔的慎终追远;丧礼仪式超渡先人之余还会惠及祖先,祖先亦会眷顾先人;仪式由喃呒师傅引领家属下,过金银桥时以代表祖先的附荐灵位带领着先人的正荐牌位象征走过金、银二桥完成。


虽然打斋经文内容有提及”登仙界”,但先人过金银桥后并非真的当上神仙法力无边,而是会到一个唤作“朱陵府”的地方,该处是个没有痛苦、无欲无求、舒适无忧的乐土,就如佛家概念的极乐世界,祖先们就是住在那里,人“三魂”中其一的所到之处。


潮州法事仪式(打潮州斋)
潮州丧礼仪式法事有别于道教打斋超渡,潮州丧礼自有一套潮州家乡俗例流程。潮州法事仪式主要为:拜佛、发关、礼血盆、拜牲和附廌祖先。


鹤佬/海陆丰法事仪式(打鹤佬斋)
鹤佬/海陆丰丧礼仪式法事,俗称“打鹤佬斋”,有别于道教打斋超渡,鹤佬/海陆丰丧礼自有一套家乡俗例流程。打鹤佬斋仪式属于非常传统、繁复及隆重的丧礼,鹤佬法事仪式设灵流程主要为:牛头马面、过芝麻穚、祭财大殓、买水喂饭、木神主。




水上人法事仪式(打水佬斋)
香港水上人的丧礼俗称“打水佬斋”。水上人丧礼与大多香港本地丧礼一样,亦是由喃呒师傅主理,法事内容与广府人丧礼(俗称打斋)仪式部份相同,同样也有过桥、破地狱、游十殿及坐莲花等,但打水佬斋的仪式更为丰富讲究,再加上仪式为先人招魂,用生鱼过河,然后外嫁女还米债。打水佬斋用的纸扎亦较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纸扎,是代表先人的人形纸扎“真身”、及破地狱仪式需要“破狱神”。其中喃呒师傅需为“真身”开口,家属需为“真身”喂饭灌酒。


福建法事仪式(打福建斋)
福建人有厚葬之俗,对出殡尤其重视。福建法事丧礼俗称“打福建斋”,着重习俗礼仪而且所要求殡仪用品丰富繁琐。设灵仪式用品包括福建转盘、赦马赦官、铭旌、龙须和库银。按照乡俗,于灵堂出殡仪式一般分为辞灵、启灵、抬棺、路祭等程序。


福建习俗上亦有拜头七、二七、三七和尾七的。福建更有扶灵的传统,由先人的至亲好友伴行灵柩出殡,以显先人的成就和地位。







Do you know?

潮州打齐过桥的仪式与禁忌

根据潮州的观念,人死后灵魂要经过一座奈何桥,而当中透过打齐过桥的仪式,可以帮助亡灵解脱及超渡,让他们安息。



潮州打齐过桥的步骤


潮州打齐过桥的仪式通常包括几个主要步骤:

步骤一:准备祭品
在进行打齐过桥之前,首先需要准备祭品,包括食品、水果、香烛和纸钱等。这些祭品象征着对亡者的尊敬和祭祀的诚意。

步骤二:设置祭坛
接下来,需在家中或灵堂设置祭坛。祭坛上会放置亡者的灵位和准备好的祭品,然后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祭拜。

步骤三:打齐过桥
在除夕之前的日子里,会进行正式的打齐过桥仪式。仪式中,家人会手持特定的物品(如木棍等),依次在祭坛前进行「打桥」的行为,向亡者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并祈求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得到安息。

步骤四:焚烧纸钱
最后一步是焚烧纸钱等祭品,这是对亡者的供养,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得更好,这个步骤也象征着对生者的祝福。




潮州打齐过桥的禁忌


尽管潮州打齐过桥的仪式是为了表达对亡者的敬意,但在进行这些传统习俗时也有一些禁忌需要遵循,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

禁忌一:不可以在夜晚进行
根据传统,打齐过桥仪式应该选择在白天进行,因为夜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时刻,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灵异事件。

禁忌二:祭品须新鲜
所有祭品一定要使用新鲜的食材,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因为这样被认为是不尊重亡者,可能影响到亡灵在冥界的平安。

禁忌三:情绪不宜激动
在仪式进行过程中,家人应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情绪过于激动,这样可以让亡者的灵魂得到平静和安宁。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客服中心
電話
400-065-0201
15039050201
- 咨询客服
- 道场咨詢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