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中,我们需要妥善对待两件事情:一是与自己建立良好的关系,二是与他人和谐相处。 人类的烦恼大多源于人际关系。在生活中,那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通常都拥有良好的人缘。 人际关系良好的人,在做事情时通常能得心应手,各方面都显得顺利舒适。 如何才能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其实这并不困难,《易经》中有一些妙招! 一、以真诚对待内心,以正义处理外界 《易经·系辞》中提到:“君子内心诚敬,外在行为公正。” 敬是做人之本,义是处事的原则。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用敬意来修正内心的想法,用道义来规范外在的行为。 敬语是基本的社交素养,在生活中,我们对“敬”的理解与实践展现得淋漓尽致。 敬酒时杯子要稍微低于对方,点菜时先让对方查看,买账时要主动去支付。 看似最平常的人际关系和礼节,实际上反映了“敬”字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性。 尊敬老人,敬仰贤者,尊重长辈;崇敬天地,敬畏鬼神,倾听圣人的教诲。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茅庐,他的真诚与敬意最终感动了诸葛亮,让他愿意下山辅佐,二人共度生死。 “程门立雪”中的杨时为了求学,冒着厚厚的积雪在老师的门外耐心等待,最终得到了程先生的悉心传授。 心存敬意,待人处事不骄傲激动,保持冷静与平和。与他人交往时讲究礼仪,和善随和。 中国有一句谚语:“伸手不打笑脸人”,意思是对人要保持尊重和礼貌,即使存在分歧,也要留有余地。 尊重他人的人通常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当心中存在敬意时,做出仁爱和正义的行为,自然会使事情顺利实现。 仁是一种善待他人、宽容大度、不拘小节的品质。与这样的人交往,既轻松又省心,大家自然会愿意长期交往。 义是公平合理的,对于他人的爱与厌恶也应当是公正的。与这样的人交往,是不会感到任何负担的。 怀有仁义,用仁义的智慧来引导追求利益的欲望,就不会只顾利益,而是能够权衡利害,避免损人利己的行为。 一个人,首要以诚恳为重,崇尚仁义和礼节,最终成为温和正直的君子,谁会不想和他亲近呢? 二、言语需要有内容,行为则要持之以恒 “言辞要有实际内容,行动要坚持不变。”这是《易经·家人卦》所传达的思想。 “言有物”指的是每一句话都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确保所说内容有据可依。 在与他人交往时,所说的话必须有依据,否则就是在浪费对方的时间,这会让人无法判断是否应该倾听或信任你。这种情况对自己是有害的。 古人曾说:“人没有信用是无法立足的”,只有言之有物,才能建立信任。 口才出众,但言辞虚假,再动听也毫无意义。这种人最好远离,以免影响到自己。 说到做到,要诚实守信。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这样大家都会对你赞赏。 “行有恒”意味着要保持行为的一致性,并遵循自己的原则。无论处于何种情况,都应做出相应的反应,不能表现得反复无常,时而这样,时而那样。 人们常说:“山溪水容易上涨也容易退落,小人的心思同样变化无常。” 一个人如果让别人难以捉摸,别人就不知怎么与他相处,可能会觉得很难以相伴。 相反,一个人如果做事有条理、有毅力且能保持冷静,自然会让他人放心地与之合作和交往。 因此,与人交往时,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就会降低个人的信用,失去吸引他人的力量,时间一长,便会导致人心的疏远。 三、求同存异,包容合作 《易经·同人卦》指出:“只有君子才能理解万物的共同意愿。” 世界上有许多人,每个人的个性都各不相同,大家对此都很明白,这就是个体差异。十个人会有十种不同的看法,而一百个人则有一百种独特的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团结合作,唯一的办法就是每个人都做出一些牺牲,大家都从公共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通天下之志”。 与他人相处时,尽量寻求共识,但对不可避免的不同之处,要互相尊重,理解对方的不同表现,并保持包容。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 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要想和谐美好,就不能斤斤计较,不能对所有事情都挑剔。只有懂得在不同观点中寻找共识,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正是古人所说的:“水太清了就没有鱼,人太严苛了就没有朋友。” 请注意,在交朋友时要选择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远离只爱享乐的朋友。 如果大家齐心协力做一些损害社会道德的事情,为了个人私利伤害他人,这就叫狐朋狗党,既伤害别人,也自伤。 请记住,事物往往同类相聚,人们则倾向于结成群体。 怀着积极向上的信念,心胸宽广,寻求共识而尊重差异,包容合作,才能赢得人心,聚集更多的朋友。 四、随和适应,顺其自然 《易经·随卦》提到:豫的出现必然会伴随随,因此应以随来接纳它。 只要你让他人感到快乐并且有所收获,自然会有人愿意跟随你。 祖辈留给我们的两句箴言: 第一句是“随和而善”。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确认自己所追随的对象或者那些追随我们的人一定是善良的。 从善如流能确保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持久稳固。 常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蜜。”过于有目的性的交往,往往最后容易走向分离。 和品行端正、质朴善良的人交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愈发显得珍贵。 第二句话称为随缘而变。 也就是说,世界广阔,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如果一个人能够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就能减少许多烦恼。 当然,关系需要随时进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向好或向坏发展,不会保持不变。 我们周围的人和事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甚至需要有所选择。只有懂得取舍,才能避免自己变得沉重和成为负担。 正如古话所说:“流水不腐,门轴不虫。” 经常反思自己,审视与他人的关系,及时修正不足,才能避免成为孤独的人。 保持内心和行为的正直,真心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获得合理的利益,让身边的人感到安心和快乐,自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会随之建立。 总的来说,好的人际关系源于一个人能够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和处理事务。 《易经》教导我们:同样的声音会相互呼应,同样的气息会相互吸引。 你想要吸引怎样的人,就必须先成为那样的人。从现在起,参考上述四点,从自身出发,先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这样自然会逐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人生路更加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