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子曾说:“道产生了一,一又产生了二,二又衍生出三,最后三生成了万物。” “道”是万物的根源,它本身一直存在,即使创造和衍生出事物,它的本质也始终不变,既不增加也不减少,不生也不灭,“道”依然是原来的样子。 “道”存在于每一个角落,无论何时何地,遍布整个宇宙,既浩瀚无垠,又微小细微。 “一”是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可以是偶然出现的,也可以是必然发生的。总之,当这个原因出现时,“一”便随之产生。这个原因必然会按照“道”所规定的规律进行演变。 演变的基本法则是:“道产生一,一产生二,二产生三,三产生万物。” 换句话说:一旦某个起因被激活,从其本源开始,就会必然引发后续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将遵循“道”的法则开展下去。 首先,这个起因本身源于“道”,这就是所谓的“生于道”,因此被称为“道生一”。 这个起因的出现必然会导致后续的结果:它分化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一种是“阴”,另一种是“阳”。 在这个时刻,就是“一产生二”,这里的“二”指的就是“阴与阳”。这就是“一生二”的含义。 当进入“一生二”的分析阶段时,阴与阳这两种属性被区分开来,经过阴阳的组合,便形成了四种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四象”。 “四象”见附图所示: 图中所示的“老阳”指的正是“极阳”,它代表了两个阳性元素的结合。 “老阴”指的是“极阴”,它是由两个阴性的元素组合而成的。 “少阳”指的是“微阳”,它是阴在上、阳在下两种元素的结合。 “少阴”指的是“微阴”,它是阳在上、阴在下的两种元素结合而成的。 2 为什么称阳在下、阴在上的状态为“少阴”呢? 阳代表着动能和运动。从地球和人的观察角度来看,阳性的能量总是向上流动(当然也可以用抽象的方式理解)。对于“少阴”而言,阳光已经升起,虽然尚未完全消失,但它正处于衰退时期,因此称之为“微阴”或“少阴”。 同样的道理,“少阳”之所以被称为“少阳”,是因为在这个组合中,阳性能量正在上升。 在这个“四象”中,其含义在于:当我们对阴阳两种属性的事物进行重新组合时,可以依循这种思路和原则进行分类分析,从而发掘出该分类范围内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正是河图中的:1与6为一组,2与7为一组,3与8为一组,4与9为一组,5与10为一组。 在5和10这组数字中,为什么无法体现在四象之中呢? 因为5与10象征着中庸,就像钟摆的摆动,左右的晃动体现了平衡的理念,而这种平衡是动态且无形的。 5与10代表着重要、和谐以及符合道的核心法则的无形终极原则。 上文提到的四象中的5和10,实际上是没有具体形象的。 在四象所构成的现象中,为了清晰地表达事物的发展变化,当我们用三个爻位进行组合时,会产生八种组合形式,这八种形式便被称为“八卦”。 八卦的含义在于:在“天”和“地”之间引入了“人”,也就是说,在静止的事物中加入了一个搅局的因素。因此,它始终展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就像三个人进行投票而不允许弃权一样,总会产生胜负之分。 这种三爻位的表述方式充分显示了不均衡力量运动变化的根源,而在先天八卦图中,它又巧妙地体现了河图与洛书的数字排列规律。 说明这八个卦之间有相互关联的关系,存在着本质上的一些联系。 基于四象的原则,可以看出: 从“少阳”到“老阳”的转变,展示了阳性能量的变化规律;而从“少阴”到“老阴”的变化,则体现了阴性能量的变化规律。这些变化在图形中呈现出顺时针的方向。 “老阴”转变为“少阳”,以及“老阳”转变为“少阴”的过程,反映了事物极端时会出现反向变化的规律。这种思维如果进行图形化表达,便形成了太极图。 当我们再次观察这个太极图时,可以理解它所表达的是“四象”的变化规律,而这个太极图实际上是“道”的运动规律的形象化表现。 当我们从太极图这个简洁的图形深入思考时,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这幅图: 3 这样,上述过程详细解释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含义。 下面这张图,用于进一步阐释“三生万物”的概念: 通过这种易经的变化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其法则来指导人类的行为,使人们能够按照“道”的规律行事。这正是老子的愿望:使人的行为与“道”的法则相符,这就是修身养德的过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传达了“道”的变化与发展规律。通过对有形事物变化过程的总结,体现了无形“道”的运动法则。 就像在水中滴入一滴墨水来观察水分子的布朗运动一样,虽然某些规律是无形且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有形的事物来表达它们,从而更抽象地理解这些规律。 在《一九合十谈道德经第42章》中提到:透过观察这个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明白,易经不仅仅是关于六十四卦的知识,在六十四卦之前,还有八卦的理论;而在八卦之前,又有阴阳的学说;在阴阳之上,则是“得一”的理念;而在“得一”之前,则是“得道”的智慧。 《道德经》主要探讨的是太极图中的“阴阳”理论,讨论的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阴阳的哲理衍生出了丰富的学问,因此我们不能小觑这一思想。 从《道德经》中阴阳的哲学向上探讨,可以归结为一与归一的理论。这一部分较为抽象,常常因为缺乏理解而被误解为唯心主义,从而受到否定。这种态度并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 《道德经》中关于阴阳的理论延伸出了八卦学问,奇门遁甲与风水同样属于八卦的范畴。进一步深入八卦的学问,我们便来到了六十四卦的领域,《周易》和梅花易理便是六十四卦的具体研究。 研究易经时,不能忽视其根本。首先,应深入理解《道德经》。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和应用阴阳的道理,那么问题就会偏离,基础就会不稳,构建的高楼也会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