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宝剪纸
灵宝剪纸是指流传于河南省灵宝市的民间传统美术。其制作工艺简便,美观实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民间都要用剪纸布置居室。2008年6月7日,剪纸(灵宝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16。
【历史源流】
灵宝剪纸历史悠久。据说,公元前256年(周时)春节过后,桃林塞瘟疫流行,百姓叫苦连天。恰逢老子骑牛至函谷关,青牛口吐血块(牛黄),乡医将其分食于病疫患者,皆恢复元气。人们欢喜若狂,视青牛为救星。以后,每年正月二十三,家家都用黄棱纸剪金牛图贴在门上,意在避疫求吉,除恶压邪,并有民谣日“新春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散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此为灵宝剪纸的初现。到公元10世纪(汉、唐时期),民间妇女就开始用金银箔或彩纸剪成各种花草图案,用来美化装饰生活。明、清代服饰中,如云头鞋面、门窗亮方、顶棚、枕头、小孩衣帽和妇女头巾等,剪纸作品大量出现。
【表现形式】
灵宝剪纸分为单色和染色两种,制作以剪为主,也有刀刻的方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灵宝剪纸自然形成了粗犷、质朴、率真、浑厚的艺术特色。窗花是灵宝剪纸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题材以花鸟草虫、人物等为主,风格质朴单纯、美观大方。顶棚花、角花、墙围花、炕屏花、双喜字及灯花、壶花、盆花等也是灵宝剪纸常见的表现形式,这些作品往往与民间婚俗紧密联系在一起,多用来装饰喜房,以传达婚姻美满、多子多福等美好的祝愿。主要作品有《扫晴娘》、《金剪镇五毒》、《金牛图》等。
1.窗花。窗花是灵宝剪纸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以花鸟草虫,人物等为主,小巧玲珑、简洁单纯。它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小窗花”约七到八公分大小,小巧玲珑、简捷单纯。另一种叫“窗亮方”,用同窗格同样大小的彩色纸中间镂刻成图案直接贴在窗格上,既美观又能起通风作用。
2.婚俗剪纸。灵宝剪纸除了窗花必不可少外,还有顶棚花、角花、板围花、炕屏花、双喜字以及灯花、壶花、盆花等婚俗剪纸,其内容以象征美满婚姻、多子多福、生活幸福,如“龙凤呈祥”“凤凰牡丹”“福泽不断”“鸳鸯戏莲”“太子坐莲”“石榴莲”等。 3.花灯剪纸。元宵节,人们要用剪纸装点彩灯,尤其是转灯,在灯的上下和主体部分均要用精雕细刻的剪纸图案加以装饰,中间火伞上要贴叫“走马人子”的剪纸。以神话、戏剧刀马人物为主,动感较强。 4.纸扎剪纸。纸扎剪纸用于庙会祭神和丧葬用的纸扎上,有建筑纹样,花鸟,以及宣扬儒家礼,孝、仁、义如“二十四孝”“三娘教子”等思想的历史故事。
【非遗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灵宝市文化馆获得"灵宝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灵宝剪纸通常采用叠剪、单剪、阴刻、阳刻相结合的手法,线条流畅,构图简练,造型神似。还有一种刀刻的形式,其工具经过历代艺人不断改进,有十多种规格型号,可根据画面需求采用不同的工具。其刻板(又称蜡版)尤为特制,是在一块25厘米见方、边沿有楞的木板上,涂上千层2厘米厚的用石蜡柏叶灰、牛油混合而成的蜡油合剂。这种刻板,有较好的弹力和韧性,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使用过后,不留刀痕,不损刀刃,不掉碎渣,经久耐用,剪纸艺人把它视为“至宝”,制作奥秘一般不外传。由于刀具、刻版精致,所镌刻的作品古拙严谨,金石味很浓。
灵宝剪纸多为农村妇女的业余创作,是当地民众寄托思想、表达情感和美化生活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剪纸中蕴含着丰富的地方风俗和民间艺术信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涌现出了一批有成就的剪纸艺人,有中国剪纸研究会会员9人,省会员二十余人,其中5人被河南民间美术学会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家"称号。
【非遗传承人】
1.王蓬草笔名古青。王蓬草,女,汉族,1942年2月生,河南省灵宝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灵宝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欢剪纸,得母亲及外祖母指导,7岁开始学剪纸花。从剪小窗花、小花边、双喜字样入手,再学剪顶棚花、对折花,然后在生活中找题材、找故事、找成语,根据意义进行创作,逐渐形成构思新颖、寓意深刻并有独特风格的剪纸艺术。作品素材取之于民间生活,善于用传统手法表现新事物并融入自己的感情,内涵丰富,形式活泼,构图饱满,运剪自然,富有艺术气息。
1986年,王老师的剪纸作品第一次参展,数十年来,在国内外参展作品达500余幅,发表作品50余幅,被收藏作品有200余幅。其中,中国美术馆收藏20余幅,法国吉莱姆收藏剪纸20条幅,布老虎20余只。其传略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艺术家名人录》、《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现代艺众人才大典》、《二十世纪人才大典》、《灵宝县志》等辞书。
2.戴茜茜,灵宝王蓬草剪纸第六代传人,河南省灵宝市五亩乡西淹村人,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华世界语剪纸联盟会员。五岁开始跟外婆学习剪纸, 2005年从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王蓬草老师。代表作品有《和谐中国》《招财进宝》《观音》《三国人物精品长卷》《清明上河图八米长卷剪纸》等。戴茜茜作品极具灵宝剪纸特色,又富有时代创新精神,她积极推动传播灵宝剪纸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让更多的人可以学习灵宝剪纸。 3.郭丽平,灵宝剪纸能手,从小热衷民间剪纸艺术。到21世纪初,已有作品2万多部,400多个种类。她个人投资200万元注册成立了灵宝市艺苑文化民间工艺传承有限责任公司,有70个协会会员,实行公司加农户的管理模式,作品已行销海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3.灵宝籍李竹梅在三门峡六峰路下建起灵宝剪纸门店,将灵宝农村妇女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销售。她还在首都北京建起灵宝剪纸商店,还承担了2008年奥运会所有福娃的剪纸任务,并垄断了奥运会期间所有福娃形像的各类质地的制做销售业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李竹梅率领的剪纸创作团队再次获得奥组委剪纸特许,成为“双奥”剪纸特许创作团队。除了用剪纸记录中国夺冠瞬间外,人气火爆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也被李竹梅搬上了剪纸,这些剪纸作品也将被北京双奥国际艺术博物馆收藏。此次巴黎奥运会,已是李竹梅第三次参与奥运创作。
【灵宝剪纸制作过程】
第一步:纸张选择。豫西剪纸一般使用管通的染色纸和蜡光纸,以黑、红、蓝为主色调,其他色为辅。蜡光纸由于不易掉色,为首选,其中,黑色后光纸较为珍贵。染色窗花则用白绵纸(或白宣纸),先剪出底样,然后上色。
第二步:起样。起样就是画样,就是在色纸的背面用笔先画出图案,然后照着剪。起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熏样,一种为弹样。
熏样是先把一张白纸用水粘贴在一块木板或纸板上,然后把事先剪好的图样,也用水粘贴在白纸上(可以粘贴多幅);把带图样的木板翻过来举起,用有浓烟的豆油灯、煤油灯或蜡烛在白纸上反复移动熏染,待黑色烟雾均匀地分布在白纸上后,放在一边晾3分钟左右,揭去原来的剪纸,露出的空白部分即是熏样。
弹样是先把一张白纸平摊在桌面上,再把事先剪好的画样附在白纸上,用少量水喷洒在上面使其粘贴平实,然后在碗里倒入颜料,用水溶化,用左手拿牙刷或其他小固子蘸少许颜料,右手用小竹片或小木棍在刷子上轻轻弹拨,使其形成雾状水珠,均匀地喷撒在白纸上,直至色雾基本遮盖白纸,稍晾一会儿,揭去原来的剪纸,露出的空白部分就是弹样。
第三步:将起样好的纸张放在蜡盘上,使用刻刀和剪刀将图案剪下来。
【灵宝剪纸进校园】
*声明:本平台文中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仅作公益分享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