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知识:“爻”字的本义,领悟《易经》的钥匙!

20.png

640 (4).jpg

  1


  如果不懂“爻”,又怎么能解读《易经》呢?“爻”这个字的专属性非常明显,它专门用于《易经》,在其他地方并不使用。然而,到现在为止,对于“爻”的原始含义仍然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


  “爻”是八卦的基本单元,长横线表示阳,称为阳爻;两短横线表示阴,称为阴爻。三个爻可以组合成一组,经过排列组合后形成八个基本卦象: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将两个基本卦组合在一起,上下排列,可以得到六十四种复合卦象。


  今天我们将从春秋时代的《易经》原理出发,探讨这个专属词的含义,结合古人的解释和字形,窥见其真实内涵。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爻”指的是交汇的意思,象征着《易经》中的六爻彼此交错。


  《易·系辞》:“爻者,变动之象也。又爻者,效仿之象也。再者,爻者,表现天下万物变化之象。”天地万物的变化源于阴阳,阴阳的交汇所产生的现象称为爻,也就是说,阴阳相互作用会形成一个象征,而这个象征即为“爻”,或者说“爻”反映了阴阳相交的状态。


  “爻”字的结构由两个交叉的部分上下叠加而成。《说文解字》提到:“㐅,古文五省”,所以“爻”实际上是上下两个“五”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如何解读“㐅”这个古文“五”字,它是理解“爻”字的重要关键。如果将“㐅”回归为图形符号,其含义就会变得非常清晰。从某种角度观察,太阳从东边升起,影子投射到西边,两点相连形成一撇;而月亮则从西边升起,影子投射到东边,两点相连形成一捺。这一撇和一捺的组合,正好构成了“㐅”。


  日代表阳光,月则象征阴影。《易传》提到,日月的变化是最明显的象征。日出月落,月升日落,日月的交替体现了阴阳的变化。经过四季的轮回,时间不断积累,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年度。而阴阳的交替则预示着一年周期的完成与太阳的回归。


  2


  《易纬.乾凿度》提到,东南、西南、东北和西北四个角落是阴阳生成的入口。


  根据后天八卦图,东南方向的巽卦代表地户,西北方向的乾卦则是天门。这两个位置的连线形成了“㐅”的一撇;而西南方向的坤卦对应人门,东北方向的艮卦为鬼门,它们之间的连线则构成了“㐅”的一捺。将一撇与一捺结合在一起,就是“㐅”。


  从太阳回归年的视角来看,古人用“㐅”来表示阴阳交替的道理。太阳和月亮在一年中的运动位置恰好相反,它们位置变化的方向也是相对的。


  冬至时,太阳位于南回归线,日极在南方,从东南的巽卦位置升起,进入西南的坤卦位置。此时,月亮从东北的艮卦位置升起,随后进入西北的乾卦位置。此日之后,太阳开始向北移动,月亮则朝南移动,北半球的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


  夏至时,太阳位于北回归线,直射日光在北方,日出方向为东北艮卦,日落方向为西北乾卦;而月亮则从东南巽卦升起,西南坤卦落下。经过这一天,太阳开始向南移动,月亮则向北移动,北半球的阳气逐渐减弱,阴气逐渐增强。


  东南的巽卦、西南的坤卦、东北的艮卦和西北的乾卦,恰好是阴阳转化的重要时刻,这也是太阳和月亮在此时出现和消失的方向,代表着四个角落是阴阳交汇的门户。


  将冬至日太阳升起的方向(东南)与月亮消失的方向(西北)连接起来,形成“㐅”的一撇;而夏至日太阳升起的方向(东北)与月亮消失的方向(西南)连接,则形成“㐅”的一捺。日出月落,一撇与一捺相结合,正好象征着阴阳交融的时刻。


  或许在那个时期,人们尚未进入立表测影的时代,对于冬至和夏至的概念也不够清晰。然而,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已经足以让古人形成对四方的认知,因此安徽凌家滩的玉版上刻有八个角的原因也由此而来。


  《说文解字》中提到:“五,代表五行,由两个部分构成,象征阴阳在天地之间交会。所有与五相关的字都与‘五’有关,古文中的五有省略形式。注释中提到,二代表天地。”


  《说文解字注》:“(五)指五行。古代圣人认识到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才创造了这个字。字形由两个部分组成,象征天地。阴阳在天地之间交汇,因此称为㐅。这是对古文字意涵的解释。水、火、木、金、土之间存在相克与相生的关系,阴阳也在此交错。”


  3


  古人将“㐅”字上方加一横代表天空,下方加一横象征大地,形成了“从二,象征天地”,从而诞生了“五”字。


  理清了“㐅”的形成及其表达意义后,“爻”的解释也变得清晰。夏至和冬至是阴阳变化的两个关键转折点,分别用一个“㐅”符号表示,因此冬至和夏至都可以被视为阴阳的交替时刻。将这两个“㐅”上下叠加,就形成了“爻”字。《易纬·乾凿度》中提到:“三画以下为地,四画以上为天。”南北方向是阴阳转换的发生地点,因此“爻”和重卦自然呈现上下叠加,而并非左右排列。


  为什么将“㐅”书写成斜交叉的形式?在《说文解字·十部》中解释道:“十,乃数字的具象。甲骨文字中,以南北为界,东西为线,因此四方和中央都得以体现。”


  “十”代表东南西北四个主要方向,首先需要建立坐标体系才能指明四个角落的位置,“㐅”所指的四个角恰好是阴阳产生的地方。


  “爻”是阴阳交汇的结果,阴阳交汇只能形成一个象,只有当它代表某个象时,才具备实际应用的价值。换句话说,单独的爻并没有逻辑意义,无法单独使用。


  《易传》中对此已有详细阐述,坤卦与乾卦第一次交互得到震卦,第二次交互得到坎卦,第三次交互得到艮卦,所获得的是卦象,而非单一的阳爻。


  乾卦和坤卦首次交汇得到的是巽卦,第二次交汇得到的是离卦,第三次交汇得到的是兑卦。得到的都是卦象,而非阴爻。


  在重卦中,“爻”主要表示阴阳在特定时间阶段交融的状态。如果将爻与卦象分开单独使用,仅凭爻的阴阳来解读《易经》,就无法真正理解“爻”的深层含义,容易产生误解。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收起

取消
  • 首页
  • 游学
  • 咨询
  • 电话
  • 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