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丹道修行的四大静功:行、站、坐、卧!
静功的姿势主要包括行、站、坐和卧四种,以静坐为主。
一、行功法:在悠闲的庭院中漫步,通过活动寻找宁静,最终达到真正的平静。
行功法是一种通过身体的移动来使心境平静的修行方式。
王重阳的诗中写道:“双脚随意走向何方,一灵常伴随气息。偶尔陶醉于四大之中,问青天我到底是谁?”这首诗深刻揭示了修行的要义。
行功的关键在于在轻松自然的步伐中,如同沉醉一般,举步如同行走在泥水中,必须做到心与息的协调,体会人与自然的感应以及无我无人的混沌状态。然而,在初学阶段,应将注意力稍微集中于足底的涌泉穴,当达到一种极佳的状态时,便会忘却行走本身。真正要领在于,使行功如同站立一样,动功像静功,通过动作达到静止,才能达到真正的宁静。
二、站功法:脚跟着地,鼻尖指向天空,两手悬空置于体侧。
站功法在《性命圭旨·立禅图》中提到:“要随时随地,悠然自得地处在庄子所描绘的无何有之乡;在不知不觉中,畅游于如来大寂灭的海洋。当天空晴朗、气候宜人的时候,就应该运用立禅纳气的方法来延续生命。”
其法是:“脚跟踩地,鼻子仰天,两手悬在穴位旁,气息从天而降,随着呼吸缓缓进入丹田。”
此外,大成拳的创始人王芗斋传授的站桩功法中,要求做到“内心空灵,外形清虚”。需要注意的是,头顶要如同有线牵引,双手自然轻松抬起,手臂呈半圆形,腋下要保持松弛。最终目的是让形体脱离知觉,达到虚灵独立、提携天地、掌握阴阳的境界。
此术结合了丹功,初期练习时可以轻轻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海底阴穴,同时配合提肛和缩肾的动作。随着功夫的加深,可以自然而然地进行,只需保持放松、安静和不动即可。
三、坐姿要求:身体端正,脊椎挺直,身体保持静止。
坐功法是丹家最基本的修炼方式,静坐比行功、立功和卧功更为常见。尤其是在完成筑基功之后,打坐入定成为主要的修炼方法。
丹功的坐姿通常以方便为主,可以选择单盘腿或双盘腿。如果感到不适,垂腿坐也是可以的。根据法诀要求,坐时要保持身体正直,脊柱要笔直,想象从头顶沿脊柱垂下一串铜钱。不过,初学者如果感到不舒服,可以适当放宽要求,等到功夫提高,自然会找到正确的姿势。注意身体的歪斜和弓背会让人感到不适。关于止念和调息的初期要求也不需要太严格,但有一点是必须的,就是身体要保持静止,首先要在外形上稳定坐着不动即可。
坐功时,有的人会专注于守住下丹田,但也可以根据师父的传授,守住面前的虚无之地、治命桥的窍门、上田或中田等,方法多样。若能做到心中没有念头,自性保持宁静;内心不外放,外物不干扰,这才是真正的打坐。
四、卧功法:以卧姿进行修炼,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卧功法,《性命圭旨·卧禅图》以及陈抟所传的睡功,都是提倡侧卧的姿势,可供参考和修炼。
修炼卧功时,仰卧是最佳姿势。因为在仰卧状态下,身体更容易进入静心状态,从而吸纳先天之气,进行人体与宇宙能量的交流。一般情况下,仰卧时可以专注于黄庭中宫,或将意识集中在肚脐,与呼吸相结合,想象丹田如同鼻子般进行吐纳。同时,可以配合观想采气的方式,或是吸收日月星的精华,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仰卧的姿势符合内丹学中“未学生,先学死”的理论,只有当呼吸停止、脉搏静止,像枯木和僵尸一样,内在的生命力才能得到隐藏,这才是真正的仙家境界。丹家修行时需配道侣,忌讳长时间独自静坐,唯有卧式修炼适合独自修行。修行者可以自行领悟,寻找适合自己的卧功方法。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