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頁 >> 民俗百科 >>风俗禁忌 >> 国家级非遗项目陈靖姑信俗
    詳細內容

    国家级非遗项目陈靖姑信俗

    20.png

    民间信俗(陈靖姑信俗),福建省乃至江南地区具有影响的民间信俗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微信图片_20250203194226.jpg

    陈靖姑信俗的影响及于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陈靖姑信俗肇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据明万历《古田县志》载,陈靖姑生于唐代,传说她是福州仓山下渡人,24岁时脱胎祈雨,为解除旱情、拯救百姓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尊为儿童妇女保护神。陈靖姑信俗请香接火仪俗全年进行,而以农历正月陈靖姑诞辰月的仪俗活动最为隆重。 [1] 


    2008年6月7日,福建省古田县和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申报的民间信俗(陈靖姑信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85。 [2]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一、历 史 渊 源


    陈靖姑信俗

    陈靖姑信俗约肇于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据明万历《古田县志》载,陈靖姑生于唐大历二年(767年),幼聪颖明慧贤淑端庄。年十三,蒙许逊真君录人门下,授以道法。三年学成归里,奉亲命适古田县刘杞公为妻。夫人本好生济世,常以闾山正法摄伏魔精,救人厄难。贞元六年(790年),福州大旱,陈靖姑脱胎祈雨,不幸身亡,卒年24岁,时人以其肉身于古田立庙祀之。古田临水宫始建于贞元八年。陈靖姑民间信仰影响及于闽、台、港、澳、浙、赣、湘、粤、桂、鄂、皖等省(区)和世界华人社区。临水分宫分庙4000余座,成为一种有特殊文化内涵的民族文化现象。


    福州仓山区陈靖姑故居及祈雨显圣处、古田临水宫等古迹成为陈靖姑信仰的发源地后,其影响日益扩大,逐渐有了地方官府参与祭典,使之成为官民并祀的圣宫,并在各地出现许多分庙。如据《将乐县志》记载,该县夫人庙“祀三奶夫人之神”,其庙于“宋绍兴元年建”。莆田之明代《兴化县志》所载的夫人庙为“广福娘庙”,称陈靖姑殁后“家家奉香火”,于宋绍兴中该县“汾阳人始立为庙”,可见南宋时“临水夫人”分庙已分布各地。各地兴建临水宫分宫分庙后产生了到古田临水宫来朝圣迎请圣火之“请香接火”仪式,各地信众来古田临水宫为陈靖姑庆祝圣诞,并从祖宫请香接火回乡祈神醮仪,演绎成俗,请香接火活动日趋频繁,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制度化的请香接火民俗活动。 [3] 


                   二、主 要 活 动


    活动时间


    临水宫由于宋代朝廷赐封而成为八闽及浙赣周边地区“临水夫人”信仰的中心和道教闾山派的发祥地,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陈靖姑神诞前后,不仅香客云集,而且仪队也从四面八方汇拢而来。特别是农历正月十五,既是传统的元宵节,又是传说中的“临水夫人”神诞日,各地信众多将欢庆元宵与庆祝神诞相结合,组织庆醮社火活动。 [3] 


    接火仪俗

    陈靖姑信俗

    古田临水宫请香接火仪俗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社火仪式和民俗文化活动,是陈靖姑信俗的载体,一年四季都在进行,尤以每年农历正月陈靖姑诞辰月份最为隆重。各地信众以社区或宗族为单位组成仪队,在福首的带领下,随带道师长途跋涉至临水祖宫祭拜陈靖姑,以求消灾祈福、求嗣得子、求财得利及平安吉祥,并带香火回乡举行庆醮仪式,使吉祥遍布乡里。


    仪队:各地每年赴临水宫请香接火的仪队,由供奉“临水夫人”陈靖姑的临水宫、大奶庙的宗族或社区信众组成。每一仪队都由轮值福首领队,仪队成员主要为“临水夫人”之香客、义子和鼓乐队的吹鼓手,并有当地道师随行。仪队的组成时间由于地区的远近不同而异,如浙江温州和闽东寿宁、福鼎等地仪队则于年前就已组建,古田、屏南的近邻村落则于农历正月十二、十三前组建。每支仪队所备请香接火的器具均有开路旗、锣鼓、凉伞、香亭及供品,而大型仪队则有神舆、神像、銮驾执事和香亭、香炉等器物。以往仪队多徒步,远离临水宫的地区,常在农历正月初三出行,往返步行长达五六天必须将所请的香火赶在农历正月十三带回村,以便举行社区大型祈福庆诞醮仪。福安、寿宁的仪队则于除夕夜到达临水宫,以争初一日凌晨第一炉香火。由于信众视临水宫祖宫的香火为圣火,相信新的香火会给人们在新的一年带来新的气象,带来美好的生活,因此,香客们年复一年到祖宫请香接火。


    接火仪式程序:每个仪队在宫内的请香接火仪式程序由“下马安奉”“请神献供”“起马回銮”三部分科仪组成。三个科仪中,“下马安奉”与“请神献供”都较简单,即是将仪队带来的象征其社区临水夫人宫的神位(香炉)安顿下来,同时也给祖宫的夫人神行祭拜和献礼。而最主要的科仪是离开祖宫前,于正殿中举行的“起马回銮”。该科仪的时间为一个多小时,所有仪队成员列队于正殿中,参与此科祭拜仪式。




    陈靖姑信俗科仪内容:其科仪包含十个内容,即:

    角时:鸣角讳坛、藏身、开坛。

    洒净:洒净坛场,请神降临。

    劝酒:敬各方尊神五巡酒。

    献供:敬献香、花、灯、涂、茶、果、食、财、珠、衣等十种供品(一般为五供)。

    开闾山门:请法神、五方结界。

    度桥:以科法起度金桥,迎神镇境,保境安民。

    发兵:发动闾山仙兵护驾。

    取火:于祖宫香炉中取神火(炭火)人本宫香炉。

    讨圣窖:以窖杯“三圣一阳”验答以证圣火是否取到,神是否愿意回銮。

    出殿:辞神,众以旗锣凉伞开道,绕祖宫神三匝,道师驾闾山门引众出宫,并护圣火起程。

    福州、闽东、闽北及古田本地的仪队,还带戏班到宫中戏台演戏酬神,清道光、咸丰年间所演剧种以北路戏和平讲戏为多,民国以后则闽剧兴行。戏台上的酬神演戏成为请香接火仪俗的一个组成部分。 [3] 


                   三、传 承 保 护


    传承价值


    陈靖姑信俗

    陈靖姑信俗具有多元文化的融合特征,具有社会凝聚力,在社区村落、种族群体和宗族内部产生了聚合作用,在朝拜母亲神方面,对海外侨胞具有向心力,影响波及东南亚及世界华人社区,具有保护价值。 [3]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古田县临水宫管委会、福州市仓山区文化馆获得“民间信俗(陈靖姑信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6]  [11]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福州市仓山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12] 




           四、社 会 影 响


    重要活动


    陈靖姑信俗

    2013年7月,澳门临水宫值理会从陈靖姑祖庙——宁德古田临水宫迎回11尊神明金身,澳门以此为契机,举行了盛大的陈靖姑金身绕境巡游澳门和首届澳门陈靖姑民俗文化节活动。 [7] 


    2016年6月13日,第八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在古田开幕。 [8] 


    2017年6月13日,第九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在福建古田开幕。 [9] 


    2019年11月1日,2019年陈靖姑信俗文化两岸交流活动在宁德古田拉开序幕。 [10]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客服中心
    電話
    400-065-0201
    - 咨询客服
    - 道场咨詢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