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滇池民俗
题记: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贞观政要》
历史上的滇池绵延五百里,烟波浩渺,移民众多,但是粮食较少,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他们心中的一个最大的愿望和期许。昆明滇池沿岸农村的夏秋之际举行的“煪火把”“祭虫山”等一些独特的保口粮性质的民俗活动由此而生。但自从滇池边大量农村民居被拆除后,部分民俗似乎也被“拆了”。“煪火把”“祭虫山”等传统民俗正在离我们远去。近日,小编采访了一位生于滇池沿岸农村的李先生,他讲述了50年前滇池““煪火把””“祭虫山”的相关故事。
与老鼠们谈次话
《诗经》《硕鼠》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句子,李先生说,昆明滇池沿岸农村的“煪火把”则在现实生活中再现了公元前11世纪这一场景。他说,直到1970年前后,昆明市西坝、四道坝、南坝乃至官渡古镇一线以西以南的许多地方都还有这一民俗。当时,这些地方都是大量的稻田。
每到夏秋之际(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谷子便逐渐开始成熟,田园景观也由一片翠绿逐渐变成了染上金黄色的。呈现滇池边特有的“四围香稻”的美丽景象。在当时,这种景观随处可见,但现在想找一幅当时的乡村田野的照片却很不容易了。在这广袤的田野之间点缀着无数的村庄,而“煪火把”这一民俗便活跃其间。
李先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回忆了当时他孩提时代的这段趣事。他这样说:每到农历6月24日前后,我们村便会过“煪火把”。当时村子里面有1000户人家,种着上万亩的田地,经济不太宽裕,但大家已过着像陶渊明所描述的那种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到6月24日这天晚上,村子里面的老人们便会带领大家过节。
此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大家自发集中在村子的打场附近。(注:打场是滇池附近的农民对晒谷场的一种称呼,打谷子场地的简称)。村中长者们通常会穿着过年时的服装。小孩们最积极,并问村中长者:为什么要过“煪火把”呢?有的大人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一个风俗,过了以后,各家平安,会有收获。
之后,由大人们给每家的小孩发一把麦秸草作为火把,这个麦秸草火把直径大约有10厘米,高有六七十厘米。然后,以村中心的打场作为出发点,由四位长者带领大家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出发。出发后,敲起拨叉,发出哐哐的声音;点燃火把,一时烟雾缭绕,雾气昭昭。大家沿着田埂边跑边跳,跑的时候要做到火把不灭,最好能越烧越旺。
跑的过程中,长者还交给大家一句歌谣:煪(读音同“秋”字)火把;煪稻子;老鼠莫来吃我家的谷子。就这样,大家用昆明官渡方言边跑边喊,喊声震天。直到麦秸草火把燃尽。就这样,要把所有村子里面的这些田地各个角落都要走遍、跑遍、喊遍。
此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大家都很高兴,整个村子形成了一片欢乐的景象,在村头远远看去,夜空中一溜溜的火把在移动着,不断地跑向远方,转着圈圈,四面八方的火把就形成了一片火的海洋。小孩们的脸也在火把火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健康,富有朝气。跑完以后大家兴致都非常高,大人小孩都仿佛乐开了花,经过这么一跑一跳,一烧一叫一闹,一幅中秋好收成的场景便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
这个《诗经》《硕鼠》篇的昆明版本,有点像针对老鼠们的游行示威。好像在说:“老鼠们,不要乱来啊!”至于老鼠是否听得懂,是否听进去了?……都不重要了,反正我们已经表达了态度。世间事,态度很重要。
驱你烧你又祭你
李先生说,他查阅相关的材料还发现,在滇池流域的官渡区的彝族支系的撒梅人中还流传着这么一种类似的古老的会火活动,它的名字叫祭虫山。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人们都要聚集在位于昆明东郊干海子附近的祭虫山,在毕摩主持下举行祭祀活动,祈求虫王除治天下害虫,求得五谷丰收。
只是祭文挺文雅:"虫毒滋生成大害,燃火祭虫出无奈;驱你烧你又祭你,祈得风调雨顺来。"虫王节之日,附近佛、道等的僧侣、道士、毕摩等都要前往祭虫山上的三皇庙念经祈福。节日期间商贩云集,饮食摊点密布,撒梅青年男女口吹树叶、口弦,尽情对歌跳舞,热闹异常。
李先生说,这个活动不知道现在还存在没有,如果有,真应该赶快采取保护措施。因为它是滇池地区独有的文化现象。
是啊,早有网友告诉小编,昆明官渡区福保、呈贡、晋宁等沿滇池地区搞了点乡村稻田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只是感觉少了点游客与当地文化的交融与互动,少点“魂魄”类的内容,而滇池周边的民俗资源就摆在那里,若挖掘则似乎可为其“培根铸魂”。游客们在滇池边再现并演绎《诗经》名篇,又跳又闹又笑,再配上现代化的视频、音频、微信、微博、抖音等手段一传播,岂不美哉?
注释一:昆明官渡区方言中的“煪”字读(qiu)。老昆明人还会说:眼睛被“煪”着了。年轻人听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查字典,煪字条下:字从火从酋,酋亦声。“酋”本义为加料加时酿制的劲酒,引申为“强有力”。“火”与“酋”联合起来表示“强火烘烤”。在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多地的方言中有烟熏之意。“煪”字发音流传至今,昆明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可见一斑。
注释二:有专家评:《诗经》《硕鼠》篇有一唱三叹之妙。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对抗遗忘,需要记录者。抢救普通人的历史,更需有心人。 如果您认同以上观点或想抢救一下家史家事,为长辈或自己的一生记录点什么,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欢迎关注本号或留言,我们一起努力,相信您会获得成功。谢谢!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