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卦象的基本要素,你真的深入了解过吗?

20.png

  传说古代的伏羲氏创立了八卦,后来演变为六爻卦。在夏代被称为《连山》,商代称为《归藏》,而到了周文王时期则称为《周易》。这套占卜方法主要由各代的巫师掌握。虽然《连山》和《归藏》的卦爻辞是否存在尚不明确,但它们延续卦爻辞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周文王是基于占卜法写下了推翻商朝、建立周朝的政治纲领,其内容具有独立性。

1752054262195.jpg


  从“易”字的构造来看,上半部分是“日”,象征着君王;下半部分是“旗”,代表旗帜(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这里的“勿”应理解为旗帜)。


  简单说,易就像是君王的命令,他引导着臣民的发展路径。而加上“周”字后,便是为周国的臣民定下的方针和策略。


  由于周文王被商纣王监禁,无法明确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只能依靠卦象的规则,而只有精通筮卦的人才能理解他的用意。六十四卦的顺序是清晰的,而卦爻辞的写作规则则相对隐晦。《序卦传》中讲述的卦义规则即使商纣王也能够理解,这样的内容还能称之为《周易》吗?如果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研究《周易》,破解卦象之谜就不再困难了。


  卦象是理解卦爻辞的重要工具,解读卦象的第一步是掌握其基本构成和六爻所代表的意义。


  一、周易卦象的基本组成部分


  筮卦由阳爻和阴爻的组合而成,三个爻构成一个八卦,两个八卦合并则形成一个六爻卦,《周易》由六十四种不同的六爻卦组成。


  阴阳体现了筮卦的哲学特征;八卦反映了自然与生活之间的社会特性;六爻则代表了不同层次的阶级属性。


  这些属性构成了卦爻辞创作的背景和基础,解读卦爻辞时不可或缺。


  1.阴与阳


  它们是相互对立且相互依存的统一关系,这一关系反映在卦爻辞中,主要涵盖对立的元素。阳爻象征着大人和君子,代表正义和新生的力量;而阴爻则象征小人、子女和妻妾,代表财富和万物,同时在政治上也象征着衰败的力量。


  阴阳二爻通过在六十四卦的六个爻位中以不同的排列方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展现事物的多样性,表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


  2.动与静


  根据爻的性质,阳爻表示动,而阴爻则表示静;从爻的位置来看,初、三、五爻属于奇数,代表阳爻的正位和动位;而二、四、上爻属于偶数,代表阴爻的正位和静位。既济卦是阴阳全部处于正位的卦象,而未济卦则是阴阳全部处于反位的卦象。


  3.刚与柔


  它通常体现在内卦和外卦交错的第三爻中。如果第三爻是阳爻,则显得强大而旺盛;如果第三爻是阴爻,则显得弱小且有所顾忌。在阳爻势头强劲的卦象中,第三爻为阳爻则可能带来凶险。


  4.聚与散


  相同的爻如果聚集在一起则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如果被间隔开则力量会变得松散。比如在咸卦中,阳爻集中在上部的位置,所以力量强大,因此称为“咸”;而在涣卦中,阳爻被阴爻隔开,力量变得分散,所以称为“涣”。


  5.同类呼应


  《乾凿度》以一与四相应,二与五相应,三与上相应,刚与柔相应。根据这一理论来解卦是无法通畅的。


  在筮卦中,阴与阳是对立的两种力量,只有相同属性的象征才能产生呼应。相同的爻连在一起则形成聚合,而分开则产生响应。例如,屯卦的九五和初九之间是君与民的相互应应,因此才有“元亨利贞”的解读。


  6.寡与多


  《周易》中,除了乾卦和坤卦代表全阳和全阴,其余六十二卦都是阴阳相间的组合。在这些卦象中,少数阴阳爻在数量上占优但却缺乏力量,而多数阴阳爻则没有那么珍贵,但却更具影响力。


  7.升与降


  阳爻代表上升,阴爻代表下降,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乾卦和坤卦中,其他卦则没有升降的意义。


  8.爻位


  每个卦象都有六个爻位,从下往上数,最下面的是初爻,最上面的是上爻,依次排列。它们象征的内容涵盖自然现象、社会状况、人体各部位以及思维活动等。例如,在乾卦中,初九被称作“潜龙”,九二为“在田”,九五为“在天”,上九则是“亢龙”。这些爻位从下到上分别对应于特定的空间位置。


  艮卦的各个爻辞分别对应身体的不同部位:初六为“艮其趾”,六二为“艮其腓”,六四为“艮其身”,六五为“艮其辅”。这些爻辞都是从下往上指向相应的身体部位。


  在思维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例如,在解读《周易》时,上六代表年长且智慧,因此具备解决纠纷的能力;而对于睽卦,初九则代表年轻且缺乏经验,因此在看待问题时往往与他人有不同的视角。


  上下之分采用八卦的象征来划分,是《周易》六爻卦的主要卦象之一。位于上方者为尊贵,位于下方者则为卑贱,这反映了奴隶制社会中严苛的等级观念。


  内外之分,以八卦象征来区分。下方的八卦称为内卦,而上方的八卦称为外卦。内外概念是《周易》六爻卦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反映了明显的敌我对立意识。


  二、周易卦象中的六个爻的象征意义


  1.爻位的含义


  前人对爻位的含义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比如《乾凿度》指出:“初爻代表元士;二爻代表大夫;三爻代表三公;四爻代表诸侯;五爻代表天子;上爻代表宗庙。”爻象不仅是《周易》创作的基础,也是六十四卦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


  通过对爻辞的归纳与综合,六爻的具体含义如下:


  初爻位在最底层,与少、足、始、动相关,代表了低贱的阶层。


  二爻在内卦位置,它代表了静态,并且是内卦的主要成分,象征家庭、女性和农田等事物。


  三爻崇尚武力,以武士为榜样,积极行动。


  四爻位于上方、外侧和静止状态,代表文艺、娱乐、祭祀和历法等方面。


  五爻代表卦的主位,地位尊贵,象征着有权势的人,其爻辞通常能够体现卦辞的核心含义。


  上爻尊贵地居于高位,但位置空虚且无实际内容,从首位来看,另有年长之意。


  这些爻象的含义有些在爻辞中明确说明,有些则没有直接写出,但它们是爻辞的核心或客观条件。在解卦时,首先要关注卦辞所表达的主要意思,然后将这个主旨结合每一爻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条理清晰。


  如同睽卦,卦象上方的五个爻皆阴阳交错,唯有初九爻的位置是正确的。卦辞中提到“睽”,意在批评那些错误却自以为是的世界观。爻辞通过对各个社会阶层现象的夸张描写,反思这些错误观点的危害。


  初九描写无知的人往往会遭受严重的后果;九二则描述了一个无礼的仆人;六三反映了无知之人对驱赶牛车的惩罚持有错误认知;九四描绘了刚出道的孤儿容易受到表象的迷惑;六五讲述了那些懒惰、蚕食亲情的人竟然以此为荣,毫不感到羞耻;而上九揭示了上层社会的虚伪与无知。


  可以看出,卦辞围绕卦象提出一个核心观点,而六个爻则依据各自的爻位进行详细阐述。


  2.爻辞的组成


  《周易》共有三百八十四个爻,各个爻辞的字数差异较大。有些较为冗长,例如《睽》中的爻辞:“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除了爻题,共有二十七个字;而有的爻辞则简短至仅有两三个字,比如《否》中的“六三包羞”。还有一些爻辞则没有具体内容,像《恒》中的“九二悔亡”。


  无论爻辞的字数如何,都应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是爻题,第二是爻辞部分,第三是断辞。


  01.关于爻题


  爻题是指每一爻的名称,比如初九、初六、九二、六二等。从《左传》和《国语》记载的占筮实例来看,并没有关于爻题的说法。例如,在《左传》宣公六年中,郑国的公子曼满与王子的伯廖谈论想要成为卿,伯廖对他人说:“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中的《丰》卦,已经超过了。”一年后,郑国的人杀了他。


  文中并没有提到“上六”这个词,而是用“《丰》之《离》”来替代爻题,显示当时或许没有“爻位”一词。《易传》中也没有相关记载,很多人认为《周易》的原文中并不存在爻题,它可能是汉朝学者后来的创作。高亨还指出:“爻题可能是晚周时期的人所添加的。”(见《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


  我们不妨想一想,在那个时期,人们已经普遍采用数字来表示年、月,用六十甲子来纪日、时。因此,用数字来表示顺序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怎么可能会省略呢?《左传》中的记载,明显带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炒作学问的倾向。从理论上来看,应该有六个爻辞名称,比如卦象为屯卦时,相应的爻辞包括初九、六二、六三、六四、九五和上六,筮者会根据卦象逐一解释每个爻的含义。


  另一种可能性是,《周易》本身并没有记录爻题,因为并没有这个必要。负责占卜的通常是专门的史官或巫师,当得到某个卦象时,占卜者会在解卦时以口头方式向卦主解释。六个爻需要用六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描述,比如“初六”、“九二”、“九三”等,或者使用其他名称。虽然可以以文字形式进行记录,但即使不写出来,也会通过口述进行提示。


  本文重点强调爻题的重要性,因为在解卦时必须考虑爻题。六个爻次各自具有不同的属性,这些属性规定了爻辞所处的客观环境及其自身特性。此外,许多爻辞中将爻题作为虚拟主语使用。如果不考虑爻题,爻辞就无法进行解读。


  在《同人》中有云:“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这里的九四爻辞反映了一个客观环境,从地域上来看可能代表外卦,或是处于国外;其特征则是静中带动。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采取何种主观行为会吉利,何种行为又会凶恶,这为写作提供了依据。从句子结构的角度分析,这段爻辞并没有明确的主语,究竟是谁在乘其墉?又是谁吉祥呢?可以理解为九四象征着这一虚拟的主语。


  02.叙述主旨部分


  卦辞(卦名部分)是对爻辞内容的概括,依据每一爻的编号、特性及阴阳属性,选用某种主观行为进行假设,从而论述卦辞的主题思想。


  在《同人》卦的六二爻中,象征着柔弱的特征,卦象传达出一种脆弱的氛围。卦辞“同人”意指团结才能产生力量,而爻辞则为“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乘其墉”指的是将战车布置像城墙一样,目的在于抵挡敌人的进攻,这是一种静态的防御形态。九四在外卦,面对强敌时,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以静制动,展现出高昂的斗志。这体现了在静中蕴含着动能,尽管敌人势力强大,但我们拥有“同人”的力量,没人能够战胜我们。


  03.断辞是指爻辞的总结部分。


  是在爻辞所反映的客观环境中进行某种主观行为后可能带来的结果,可能出现的断词有亨、吉、凶、悔、吝、厉等。前面提到的“同人”中的“吉”便是“乘其墉”的结果;反之,如果不采取“乘其墉”的行为,就会违背卦辞“同人”的核心思想,可能导致“凶”的结果。


  有些卦辞在爻辞后直接给出了断辞,没有假设任何主观的行为,这样的爻辞为解卦者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以《恒》为例:“九二悔亡”,代表处于中位而有所行动时,将不会发生悔恨之事。这里的“动”意味着要像“恒”那样去行动。但是如果不行动,或无法像“恒”那样行动,那么就必然会产生“悔”。


  有些卦象只有叙述,没有明确的断辞。这种情况通常是卦辞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与爻辞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过,我们仍然可以灵活地进行吉凶判断。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明确的思路:卦象决定卦辞,而卦辞和爻象则决定爻辞。在实际解卦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卦辞来明确六爻的主题思想,接着再依据每一爻的位置和阴阳属性来解析该爻的具体含义。爻辞所传达的通常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行为和思想,通过断辞的吉凶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收起

取消
  • 首页
  • 游学
  • 咨询
  • 电话
  • 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