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祖师论风水:地理即是天理,吉凶须配善恶!
张三丰是道教武当派的创始人。
他在养生、武术和文学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然而,在道教的风水学方面,张三丰祖师的见解却别具一格,既展现了他对道教方术的独到理解,也包含了对世俗风水的批判。在劝诫中,他融入了对世人的关怀与宗教情怀。
一、地理就是自然法则
张三丰祖师在《张三丰全集》中有一章节叫《堪舆篇》,专门讨论了当时人们对地理风水的种种错误说法。
风水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堪舆,这个词最早见于《史记·日者列传》中:“在孝武帝时期,有人聚在一起问占卜,某一天是否适合选取妻子?五行家回答可以,而堪舆家则表示不可以。”
《文选·甘泉赋注》提到:“《淮南子》上说,堪舆的概念是雄性与雌性的结合。许慎解释道,‘堪’代表天道,‘舆’则指地道。”由此可知,堪舆的最初含义是天地的结合。
风水被称为地理,与天文相对应。天文关注日月星辰的变化,而地理则研究河流和山川的分布。这里的“文”与“理”意思相同,合在一起就是“纹理”,即装饰的含义。因此,过去被称为地理的书籍,通常也包含风水的相关内容。
三丰祖师在《堪舆篇》中指出:“天公平地承载着善恶,仙师则将善恶埋藏于天地之间。天空没有偏私的覆盖,大地没有偏私的承载,仙师也没有偏私的恩惠。若人心存私欲,就会难以明理。地理其实就是天理,既然有天理,就不应有个人私欲,因此,这一道理只有聪明、正直的圣人和贤士才能理解。”由此可见,三丰祖师认为地理的真谛不仅仅是古代文理的意义,而是与天理密切相关,并且明确表明地理即天理,二者都排斥个人的私欲和妄想。若因个人利益而违背天理,便无法找到福地。
对于那些出于个人私利而胡言乱语风水的人,三丰祖师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如今的人们盲目谈论风水,亵渎了山灵,拿亲人的尸体来祈求福禄,与风水师讨论吉凶,或许代人寻求,或自寻其道,骗取他人的财物,让人赞美,面对这样的世态,人心何以分辨天理?十个看风水的,里面九个贫穷,这有什么好惊讶的!”这种直截了当的批评,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在三丰祖师的眼中,地理与天理是密切相关的。那么,这种天理的规律是什么,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用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的话来说,就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理是天道的表现,天道是无处不在且公正无私的,它遵循着自然的运行法则。
道教认为,天地与人是一个整体,它们都受到“道”的引导。作为对人类生存有影响的自然环境,同样受到“道”的内在规律的限制,同时也表现出“道”的存在与作用。
正是基于这种道教信仰,三丰祖师才提出:“地处于三才之中,地理与天人之理是相互呼应的。人的志向与地的选择相互影响,反之亦然。世间有许多人讨论地理的道理,但他们是否理解获得土地的道理呢?讨论地理的是人主导,而获得土地则是天主宰,而土地本身则隐而又显。”
三丰祖师认为,地是天地人三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地理与天理和人理之间是密切相连的。在三才之中,天是最高的,这就要求“人要效法地,地要效法天”。只有顺应天道,遵循天理,才能真正领悟做人和选择地点的道理。
人们希望探索寻求吉祥之地,然而上天也在审视世人的善恶;人们希望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环境,但大自然也会选择德行良好的人来享受其资源。社会上讨论地理和风水的人很多,但真正懂得地理之道的人又有多少呢?谈论地理可以轻松取乐,皆凭个人想法,但要真正理解和精通地理,必须依赖天赋、机缘和悟性,受天道的支配。此外,大自然还将其深奥的玄机层层隐藏,难以显现。因此,具备深刻理解地理玄机的人寥寥无几,而大多数风水师不过是在欺世盗名、谋取私利。
三丰祖师认为地理与天理密切相关,而天理是公正无私的,因此地理也应当是无私的。这种观点显然与道教的教义,鼓励行善和惩罚恶行,息息相关。
二、吉与凶必须与善与恶相对应
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获得福地呢?三丰祖师认为:“仙师赐予福地,吉祥与吉祥、凶险与凶险相合,吉祥之人不会受到恩惠,凶险之人也不会遭受怨恨,这其实是公正的道理,内心自会明白。我曾与他人讨论堪舆之道,实际上堪舆与因果报应也是相同的道理。”
在这里,仙师指的是那些彻底领悟天道、对地理知识精通的人,绝非一般人可相比。仙师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品德来判断其相地,善良之人会获得风水宝地,而恶劣之人则会遭遇凶险之地。仙师的选择并不受土地好坏的影响,给予善人好地时,不会接受任何报答;而在为恶人选址时,也不会受到指责或诅咒。仙师行事皆是基于天理。
不同的地理环境是如何被赋予给善恶各异的人们的呢?
对此,三丰祖师也做出了明确的阐释:土地可分为三种等级,而获得这些土地的人也分为三个层次。上等土地,既符合天文星象,又展现出地理形势,天地之气交汇,卦象稳定,都是自然的造化,与人力无关,只有那些具备高尚德行和阴德的圣贤英雄,才能够拥有这些土地。
中等之地同样产生各种景象,但其中却有变化。八卦互相交融,五行相互推动,一股真气隐隐流动。这些景象只有品德高尚、修为深厚的人才能领悟。
在这个地方,山水相依,风景随处可见,十里之外和百里之内都能找到美景。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追求的东西,但也必须了解龙的起源、山的方向和土壤的颜色,巧妙地选择和安排。要用山川来映照罗盘,而不是让罗盘来决定山川。只有人与自然协调,才能获得真正的平衡。对于那些经验丰富、忠诚淳厚、没有怨恨和恶意的人,他们就能得到这份福气。这就是三种重要的原则,而其余的就不值得讨论了,也没有适合不善之人的吉祥之地,能让牛安眠于良田的地方又岂是轻易说出的呢!
可见,最理想的风水宝地都是自然生成,没有丝毫的人为改动。这类宝地是难得的,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有机会发现,其他人即使再怎么寻求也无济于事。如果强求反而会带来祸患。
民间常说的“不是人选择风水,而是风水选择人”、“无福之人难得福地”,正是道教风水思想的体现。
中等的宝地,自有其独特的格局与天地,这样的土地只有那些忠诚正直、具备一定德行的人才能拥有。最劣质的土地虽然随处可见,但也需要精心选择和安排。在选择时,依然要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必须做到“以山川为依据,利用罗盘”,而不是让罗盘来强行改变山川。应根据地形条件的不同,顺应自然,而不是任意利用罗盘破坏自然环境和植被,这样才能实现“天地人和”,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安居乐业。
只有忠厚老实、没有过失的人才能够得到这样的土地,其余的土地就不值一提。总的来说,土地的吉凶与人的善恶是成正比的,传说中的上等“牛眠吉壤”非常难找,绝对不会落到恶人手中。
因为人与土地的匹配要遵循善恶相应的原则,三丰祖师因此告诫世人:“唉!人若善待土地,天也会善待人;人若能巧妙选择土地,土地也会慧眼识人。人不可勉强自己成为吉人,从而期望获得吉地。我看到很多人追求土地,因此写下《地理说》以提醒他们。”
三丰祖师以耐心细致的教导,劝诫人们行善积德以获得福地,其关心世人、救助他人的情怀可见一斑。
风水只有真正理解天道和熟悉地理的人才能谈论;大多数风水师只是骗人而已。然而,正是这些人,古往今来,迷惑了世人,给社会带来了危害。之所以许多人对他们趋之若鹜,是因为大多数人看不到这一点。
因此,三丰祖师在劝导人们行善以获得吉祥之地的同时,也提醒世人:“掌管土地的是仙师,既然与仙有关,那就不能与凡人相混淆。人们向凡人求土地,为什么不向凡人寻求仙人呢?”
三丰祖师强调,只有仙师才有资格为人选择风水宝地。这是因为只有仙师能够彻底领悟大道、坚守天理,不会被权势和财富诱惑,从而能够准确判断地理形势,而不会有丝毫偏差。而一般的风水师多是被私利驱动,完全忽视大道,如何能谈论地理呢?因此,世人若向那些为了经济利益而从事风水活动的人寻求建议,无异于“向普通人求仙”,无异于缘木求鱼。
总的来说,作为道教的一代宗师,三丰祖师在风水问题上从不盲目跟随。他基于道教的教义,鼓励人们行善以寻求吉利之地,并明确指出“不要帮助恶人去夺取仁人的风水。”
虽然他也曾撰写《劝世修理坟墓文》,但他的出发点在于教育人们不忘初心,牢记祖辈,以表达孝心。他强调修缮坟墓是为了后人能够纪念和祭拜,绝不是出于其他目的。
在实际的地理选址上,他深入理解地理原理,表达自然简洁,不涉及迷信,具有一定的美学和科学价值。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