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镜中的道教文化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本土的传统宗教,由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发展而来。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铜镜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道教文化。道家认为自然光具有无穷的能量,可以用铜镜吸收光并将其储存下来,以便在自我修行时获得力量。唐代统治者利用道教制造皇权神授的舆论,因此唐代崇道之风盛行。
铜镜中常见题材仙人、高逸、五岳、月宫、八卦,以及王子乔吹笙引凤、真子飞霜等,都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侧面反映了道教对唐代社会的深刻影响。
五岳真形镜唐代直径13厘米
六出葵花形,山形钮及钮座。钮座外饰一周水波纹,水波云里饰双鸟及游鱼纹。其外耸立四座山岳,山下饰不同形态奔驰的瑞兽。
剔地高逸镜唐代直径16厘米
圆形,圆钮,花瓣形钮座。主题纹饰分为三组,钮上方双鹤遨游于云端;左侧为一老者坐于山间,右侧及钮下方各有老者坐立于树下。 王子乔吹笙引凤纹镜唐代直径15.6厘米
王子乔吹笙引凤纹镜就是其中的代表。圆形,圆钮。镜钮左侧端坐吹笙的是王子乔。右侧是一只被吸引来的凤凰。王子乔是周代的一位王子。据史料记载,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上。他能炼制丹药、精通“服气导引”的方法。镜钮下方的山,象征着王子乔所居的仙山。呈现了唐代铜镜中重要的道家意象。 三乐镜
唐代直径12.5厘米
这件是唐代的三乐镜。镜钮上方有一个方框,方框内有铭文:“孔夫子问曰答荣启奇。”主体纹饰为孔子头戴冠,穿着宽袖长袍,左手指向前方,右手持拐杖。荣启奇戴冠着裘,左手执琴,头部微侧。
故事讲述的是:一天,孔子游览泰山,偶遇荣启奇一边弹琴一边歌唱,虽衣着简陋,却怡然自得。孔子感到好奇,上前请教,荣启奇就以“人生三大乐事”作答。在这个故事中,荣启期坦然接受生死,代表着道家宁静、自然和超脱的智慧与理想。
在唐代的信仰竞争中,道教选择了流通性较好的铜镜作为宣扬与寄托自己理想的物质载体。尽管现在看来,道教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人们将对神仙世界的仰慕与对现实世界的热情追求有机地融会在铜镜里,对铜镜文化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道教文化中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道教发展的最直接史料。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