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亲人,亡人在阴间最需要什么?
「没有生,则无死;没有死,则无新生」
人的一生,是由生存和死亡两部分组成。生和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没有生,则无死;没有死,则无新生。就人的个体生命来说,每过一天、一月、一年,也就向死亡逼近一天、一月、一年。
更应该正视死亡
人们在享受生活的每一时刻,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死亡。因此,正视死亡并冷静地加以思索,懂得如何去对待死亡,是确立正确人生观的一个基点。如果脱离这个基点,忌讳并且惧怕死亡,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则是苦恼的一生。
道
阴间的流通货币
老辈人讲,人有阳寿,活着的时候在阳间生活,去世之后就到了阴间,开始另一种 “生活”。既然是生活,那就和在阳间一样,得有各种东西来维持。
从丧葬习俗就能看出来,亲人离世后,家属会准备各种祭品、烧纸,就是想着让逝去的人在阴间能过得好。
这种观念,一代传一代,在人们心里扎了根,所以才会总琢磨着,阴间到底需要啥,怎么才能让逝去的亲人在那边不遭罪。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在阴间肯定缺钱,烧纸钱就是为了让逝者有钱花。
烧纸钱这习俗由来已久,过去人们用黄纸、锡箔折成元宝的样子烧掉,现在还有各种印刷精美、面值巨大的冥币。
烧过去的纸钱,逝者在阴间就能当钱用,可以买东西、打点关系。
但行家说,这纸钱在阴间其实没那么 “硬通货”。
道
烧纸钱
在祭祀亲人时,烧纸钱的规矩也是需要注意的。最好在墓地处烧纸钱,以确保逝去的亲人能够完全收到我们的心意。如果需要祭祀远方的亲人,可以在十字路口或空旷避静处烧纸钱以示缅怀之情。
女性在烧纸钱时,会先画一个大的圆圈,并在圆圈上留一个口,这个口的方向通常是朝向家乡或坟头的方向。祭祀者需要跪在圆圈后面,朝着先人坟头的方向下跪,并三叩首以示敬意。随后,女性会说出几句祭祀的祝愿语,然后再开始烧纸钱。
男性在烧纸钱时,则会先在地上画一个十字,然后在十字外面再画一个大圆圈,并在圆圈上留一个口。这个圆圈被称为双符咒,具有保护作用,确保在烧纸钱时,其他孤魂野鬼无法抢夺。
在烧纸钱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其他孤魂野鬼的抢夺,人们会在正式烧纸钱之前,先留出一些散纸钱在外边焚化,这被称为“打发外崇”。
道教的法事超度亡灵
法事能消除罪业,禳灾解厄。道教相信,人生在世,身体做的,口里讲的,心中想的,只要有不合乎道德的成分,人生就有罪业。至于一些人的身上,曾经或者将会发生预想不到的灾厄,也都是因为天道承负,罪业循环报应的结果。做放焰口时,道士们口诵皇经,对天祈祷,依靠超度的加持力,不仅能够超度历代宗亲亡魂,而且能够释解前世冤愆,业报。自己和旁观者都能够从经文中受到启示,有效制止“身业,口业,心业”,进而从内心深处忏悔,还没有发生的灾厄将由大化小,由小化了,直至消除罪业,清净众生业障。因此,芸芸百姓,从放焰口道场中,观看或体会到道教的除罪消业,消灾解厄的巨大法力。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增加了对道教的信任和崇拜,道教的广结善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给亡人积累功德
法会能够祈福迎祥,增满福德。无论是佛教的因果报应,还是道教的天道承负,都讲究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宗教定理。放焰口时,众道士在神仙面前顶礼膜拜,虔诚诵经,从宗教的角度来说,心在经中为“心善”,口诵经文是“口善”,眼看经书是“目善”,身在诵经是“身善”,可以说是“众善”奉行,一定能够带来善报。诸如,大道神明的恩赐,福祥并临,益寿延年,报答四恩(天地恩,日月恩,国家恩,父母恩),增满福德。布施法会做道场,不仅能够消灭前世今生的各种罪业,还能够积累来世的善因福果。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