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潮汕民居的建筑样式四点金与下山虎
传统的潮汕住宅
潮汕民居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住宅,其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由于其鲜明的特色,潮汕民居早已引起了外来官员的关注。
在乾隆二十七年(1775),潮州知府周硕勋编纂了《潮州府志》,其中对当地民居进行了描述。他提到,望族在建造住宅时,必须设有家庙,而且往往非常华丽。在村庄和集市上,虽然有很多用茅草和竹篱制作的简易房屋,但在城镇中,大多数房屋都是高大厚实的围墙。三阳、澄饶和普惠等七个邑的街道都十分繁荣,虽然是市镇,依然有人看见鸟儿在空中飞舞。富裕人家通常会建造书房,屋内雕梁画栋,周围还有池塘和竹子。在民居建设上,多采用蜃灰和沙土来筑墙,地面也是如此。这些建筑坚固如金石,即便遭遇飓风侵袭或烈火焚烧,墙壁依然屹立不倒,没有崩塌的现象。与惠州、嘉应相比,潮州的民居在这些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这段文字简要介绍了潮州城镇和乡村的民居建筑发展趋势,涵盖了城镇民居的环境布局、装饰工艺以及建筑材料和质量。同时,它也反映了潮汕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正是这些观念和情趣使得当地的民居建筑形成了一种传统,即使时代变迁,人事已变,其特点依然保持不变。
传统潮汕民居的基本建筑单元形式
潮居
传统潮汕民居的基本建筑单元形式
下山虎、四点金、百鸟朝凤、四匹马拉车。
其中,四点金和下山虎是潮汕地区最常见的传统住宅建筑风格。
四点金
四点金是潮汕地区独特的民居建筑,过去只有富裕显赫的家庭才能够建造。所谓的“四点金”指的是前后各有四个主房朝向中央天井,合称为“四厅会”。从结构上看,四点金由两个一厅二房对称而成。上厅和上房与下厅和下房之间隔着天井,天井的两侧有廊屋与上下厅和房屋相连。整个建筑的平面布局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四点金”这个名称源于其四个角上各有一间房,形状似“金”字,因而得名。
下山虎
下山虎,也称跑狮,通常由一个大房间和两个小房间组成,天井的两侧各有一个厢房,俗称“伸手”,与主房相连,整体布局类似于三合院。下山虎还有一种简化的形式,大门在侧面开设,占用了一个厢房的空间,只保留另一个厢房,这种结构被称为单跑狮。更为简约的形式是将厢房改为单侧流水屋顶的走廊房。
下山虎的房屋建筑布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部分基本相同。由于出入的方式不同,会有正门和侧门的区分。一般情况下,中间不设门,仅在两侧开门的叫做“龙虎门”,也有同时设有正门和侧门的设计。
民居是展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本文将介绍潮汕地区的传统民居样式——“四点金”和“下山虎”。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